查看原文
其他

大湾区辅城体系曝光:深圳系、港澳系、广佛系、珠澳系、未来系来了!

段景伦 深圳地产号 2021-02-22

段景伦,招商蛇口产业研究院院长/博士。

大湾区建设是解决主城困境的有效战略,“辅城体系”与主城的共荣发展是关键。  ——段景伦



6月29日,首届大湾区新经济生态高峰论坛(以下简称“论坛”)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成功举办。据悉,该论坛报名链接点击近8万,吸引了超5000人报名,参会人数逾1000人,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近30万。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,开启了深圳引领时代的新经济生态思维,也将开创粤港澳大湾区“新经济生态”的新时代!


论坛由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、深圳市企业并购促进会及深圳湾·新经济商学院联合主办,深圳湾·新经济商学院独家承办。

 

大会主办方特别邀请招商蛇口产业研究院院长/博士段景伦先生做主题为大湾区大机会——湾区卫星城发展构想的主题演讲,会上,段博士提出了“大湾区辅城体系”的概念及发展机遇,与过往讲大湾区机遇的视角不同,引起强烈关注。

 

玩转大湾区的辅城体系猜想,20年可辐射全球

演讲嘉宾:段景伦

(招商蛇口产业研究院院长/博士)



粤港澳大湾区中,如何构建城市与产业生态链,融通发展?


什么是辅城体系,如何建设辅城体系?


段景伦指出,大湾区的香港、澳门、广州、深圳等核心城市都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。尤其是深圳所取得的成就引起全世界瞩目,成为经济界和学术界的世界级热点。但是,也应该看到,特大城市不断累积的负效应日益突出。深圳同样气喘吁吁,面临用地空间不足、亚健康交通、水环境污染、中小学学位缺口等等“大城市病”问题,存在未老先衰的风险。这个特大城市的承载力临界点在哪里,是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。



在本次论坛上,段景伦首次提出了“大湾区辅城体系”的概念。他指出,大湾区建设是解决主城困境的有效战略,“辅城体系”与主城的共荣发展是关键。东京湾区“一都多县”的辅城体系就十分值得参考。母城和若干辅城协同发展,带来诸多机会。东京在上世纪60-70年代就开始实施了“工业分散”的战略,将一般的制造业迁往周边城市,这样既解决了中心城市过于拥挤的情况,又帮助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,可谓一举两得。


 

京滨、京叶两大产业聚集带就是在这样的战略下形成的,横滨主要产业有石油、石化、运输机械和钢铁生产,千叶的主要产业则是钢铁、食品和炼油,东京则强化高端服务的功能,“专心”担任全国政治、经济、商业、金融、文化中心的角色。



大湾区的辅城体系


由此,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过程中,中小城市的发展更快,空间大。但具体哪些地方更有机会?段景伦提出了辅城体系的若干猜想。


 

一是港澳系,包括前海、南沙、横琴。前海更多是作为香港的辅城,因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是深港的迫切需求,既解决香港空间资源不足的问题,又解决深圳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。香港企业非常有积极性,但是往往在发展中会面临非常多的障碍,包括资本自由进出、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,下一步如何消除障碍是前海面临的问题。南沙最近很热,恒大投资2000亿做新能源汽车。经过一个漫长的爬坡,环境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,南沙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新的城市,能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经济增长极。横琴有澳门大学和海洋公园等项目入驻,这个地方跟澳门的一体化程度会非常高,尤其是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横琴片区可直接承接港澳资源外溢,成为港澳的一个重要后花园。


二是深圳系,包括松山湖、东莞临深片区、惠州临深片区。松山湖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力,已经成为大湾区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环。松山湖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枢纽,串联起深圳、东莞、香港的多条产业链,其效力还会继续加大。华为进驻是个里程碑,松山湖发生了“质”的变化。其他临深片区如虎门、长安、黄江镇、塘厦镇、凤岗镇等临深圈层,将直接承接深圳产业外溢,与深圳经济产业融合度高。从房价来讲,临深片区由于房价比深圳有优势,承担了大量在深圳就业群体的住房问题。惠州临深片区如陈江、淡水、澳头等都有成为特色小城市的潜力。



三是广佛系。重点关注南海、番禺、顺德。南番顺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内专业镇最集中的地区之一,也是最具有工匠精神的片区。目前遇到产业发展中的升级困境;围绕广州、佛山两大城市发展,辅城的核心区可能会集中在北滘,因有碧桂园、美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,可能会外溢幅射到乐从镇、陈村等相邻片区,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,南番顺将承接广深两个核心城市外溢。


四是珠澳系。核心是中山,北可承接广佛资源外溢,东可承接深圳产业辐射,南与澳门珠海联动,中山可分为功能完善的若干个卫星城,中山已形成西区、石岐区、东区为核心的城市,北部的三角镇、小榄镇、南头镇等片区和南部的坦洲镇都有机会。


五是未来系,包括河套落马洲片区、深汕合作区、清远近穗区等片区。河套落马洲片区,将围绕深港科技创新合作,解决香港科学园空间不足及香港“再工业化”问题,成为香港科技创新领域的辅城,并通过海关监管创新和政策支持,实现高端科研人才的集聚,打造深港边境的“科技卫星城”。深汕合作区,是深圳第11个区,依托广东省级层面支持,构筑了特殊的体制机制,属于典型的政策驱动型飞地。清远的近穗区,融入广佛都市区,实现一体化发展,可能是9+2+1的编外成员。其高铁枢纽洲心镇,龙塘镇、源潭镇等可能优先发展。



段景伦强调,辅城体系成败决定大湾区成败。大湾区建设必然是一体化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,均好性是湾区的重要衡量指标。


辅城体系要体现多样性,千万不要千城一面。主辅城关系,有的完全从属,有的独立,有的半独立。辅城体系是一个以产业为纽带、创新驱动、多方参与的系统性工程。在传统的产业中,大湾区传统的产业各城市找到了自身的产业定位,形成了默契,目前大湾区已形成300余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,它们以产业为纽带,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经济。


湾区的发展有规律可循,以市场化为根本动力,往往要经过临港产业、城市联动、创新升级三个阶段,港口、城市化、创新分别是三个阶段湾区发展的主动力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由产业+城市群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期。


发挥多方优势、凝聚多方合力、实现多方共赢,多维推进社会系统、经济系统、支撑系统和空间系统协调发展。在这方面要改变政府唱独角戏或一股独大的局面。

 

纽约边上有一些企业可能就带动一个城市,未来在珠三角可能以华为带动松山湖,恒大带动南沙片区,这种格局是非常值得关注的。这样,核心城市的许多功能性单元就疏导到这些新城。新城自成体系,生态治理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,大家上班的工作质量就完全不一样。在蛇口的同事可以步行上下班,基本不在路上浪费时间。


靠市场力量,用产业这条纽带,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,是可靠和可持续的路径。用产业这条纽带,推动大湾区内部的再分工,推动城市群发展走向均好。一个腾讯就可以把广州、香港到澳门多条产业线连接起来,我们乐于见到招商局、恒大、华润等串联起更多的产业链,产业集群的节点最可能催生出新城市。


来源:深圳梦(微信号ID:SZeverything)、深圳湾·新经济商学院

相关文章

深圳地产号(ID:Sfangwang)

构建深圳最大购房社群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